糖心vlog官网观看:txvlog糖心视频在线观看2022版-历史学者傅国涌今日因心脏病辞世,“他非常关心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”

频道:商业 日期: 浏览:1

界面新闻记者 | 潘文捷

界面新闻编辑 | 姜妍

历史学者傅国涌今日凌晨因突发心脏病去世,年仅59岁。出生于1967年的傅国涌,生前创作过百年寻梦》《叶公超传》《追寻失去的传统》《1949年: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》等多本反映近代中国转型、知识分子命运的书籍,后来又关注过青少年教育等问题。

曾和傅国涌有过多年往来的前媒体人张弘告诉界面新闻,20年前,他担任文化记者时,看过傅国涌几乎全部的著作。在他看来,傅国涌“这样的知识人是中国的脊梁”,他“所有的研究和写作都有非常浓烈的价值关怀,笔下的文字有非常充沛的感情”。

张弘与傅国涌往来密切,几乎每一次傅国涌到北京,他们都会见面聊天。张弘说,傅国涌是一个非常温和且坚定的人,洋溢着与胡适类似的自由主义者的气质,“他非常关心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”。张弘提及,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会为了课题和饭碗而工作,但是作为体制外的知识分子,傅国涌的写作和研究“完全基于他的价值观和他认定的信念”。

张弘说,傅国涌非常崇敬《爱因斯坦文集》的翻译者、科学史家许良英。《爱因斯坦文集》第三卷涉及爱因斯坦的社会政治言论,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深切关注,曾经在80年代初期有过很强的启蒙作用,国内不少知识分子都受此影响。张弘认为,傅国涌“和许良英之间至少有一种价值上的认同”。许良英去世后,傅国涌专程从外地赴京,帮助许家人操持后事。

张弘看到,在2012年以前,傅国涌非常活跃,经常有演讲和约稿,有时去电视台做讲座,有时在报纸上开设专栏。他曾受邀约写过一本《金庸传》。张弘曾在书评里评价这本书里的金庸“比较小气”,结果有人在金庸与傅国涌均在场时援引这一观点让金庸回应,令金庸很不高兴。“傅国涌写作时会有他的见解,带上批判的意味。”

之后,随着杂志报纸等媒体的式微,出版空间逼仄,傅国涌也进行了转型。他在近年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及,自己五十岁时,曾经想到过死。因为他敬重的王国维曾经说过“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”,并自杀了。但傅国涌又觉得,他还不配死,因为他的学问还比不过王国维,因此无法像王国维那样在五十岁那年光荣死去。所以他想要开启新的人生。

鉴于此,傅国涌在2017年10月创办了“国语书塾”项目,推广“儿童母语教育”。“他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开阔的人文主义,聚焦于把孩子培养成心智健全的人。”张弘告诉界面新闻,这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教育。傅国涌会带着孩子们表演莎士比亚戏剧,带着他们到希腊瞻仰古代遗迹,与世界对话。傅国涌曾经在采访中称:“一个人在童年、少年时代就能与古今中外最好的文本相遇,在人文现场与历史上的贤哲相遇,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”

参考资料:《特别报道丨“大先生”傅国涌:照亮更多的人》